徐振然,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现已推免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学业成绩稳居大类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山西建投教育优秀学生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决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奖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实践方面,曾撰写《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后习题解析,现已被纳入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担任物电学院学生会学纪部顾问期间,在物电学院B站录制超过6门高难度物理专业核心课讲解视频,共计200余个,播放量总和超过8万;曾兼任物电学院新媒体创意部副部长,在物电学院公众号上发表或协助审核物理类科普文共计60余篇。
PART1:夯实基础,砥砺前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一期间,徐振然出于帮助班里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的初心,在课余时间进行了《高等数学》课后习题撰写,并力争做到一题多解和展示详细的解题思路。后来大一下学期,因为怕自己转专业落下转业基础,他随原专业旁听大物,并同时撰写《大学物理》习题解析。再后来,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理工记忆 手写笔记征集活动”,他这些用汗水浇灌的果实顺利进入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并上传到了太原理工大学物电学院B站账号上,以供有需要的同学阅读。
徐振然与队友们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现场
到了后来学习专业课时,他坚持每一节课都认真听并尽力当堂消化知识,并且在课下整理课堂笔记来查漏补缺,遇到不太能理解的知识点积极寻求任课老师的帮助。此外,他一如既往地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对于每一道遇到困难的题都进行总结反思。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让徐振然的物理知识框架不断得到完善,并且得以在不断学习中做到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徐振然获得的不仅是专业课的好成绩,更是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快乐和未来科研的基础。
PART2: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向上攀登的路永远比站在高处更让人热血沸腾。徐振然在本科期间坚持多门学科全面发展,并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得4个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和2个校级奖项,这些奖项涵盖了数学、物理、英语三个学科,这归功于他平日里,尤其是赛前的勤学苦练,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在参赛过程中,徐振然除了纸面上的光鲜亮丽,也曾经历过失败,但他从没有被击垮,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坦然接受结果,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确保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即便在大四这个已经很久未碰数学的时间节点,他仍拿下数学竞赛省一等奖。
除了参与竞赛以外,徐振然还基于自己对理论物理的强烈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基础,积极钻研电磁理论,在曹斌照教授(他的伯乐和大学物理启蒙导师)的指导以及邓博韦同学的合作下,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物理与工程》上发表题为《几种特殊形状柱面导体边界镜像法的静电场问题分析》的论文。
徐振然取得的竞赛奖项和学术成果
PART3:推己及人,薪火相传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懂得为他人撑伞。这句话从徐振然撰写习题解析就可见一斑,但他为他人学习上排忧解难做出的贡献不止于此。在徐振然大三的时候,时任物理学院学生会主席邓博韦同学创立了独属于物理学院学纪部的B站平台——悟理小课堂,并鼓励全院同学积极加入参与建设。彼时徐振然正在学习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高难度课程,他深切地体会到了自己摸索这些课程的难度之大,因此毅然决然加入了这个队伍,并积极投入工作,在当学期交出了37个《量子力学》作业题讲解视频的成果。这些视频在使得徐振然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的同时,也帮助同专业同学该门课均分从前几届的60多直接提到75+。进入大三下学期后,为了让考研的同学们不用太为课程所累,能有更多时间投入此方面的学习,因此即便在保研的巨大压力下,他依然完成了《固体物理》《激光原理》的录制,并且数量更为庞大,这当然也帮助课程均分大幅提升。
徐振然录制的课程
激励后学:
大学四年一路走来,徐振然不断在挫折中成长,他靠着不断的苦修,终于抵达成功的彼岸,但他真正的高光时刻不在于巅峰时的加冕,而是在千疮百孔后的重生,最终把自己铸造成了理想中的样子。在太理,他遇到了可以影响自己一生的授业恩师,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这些良师益友以及太理开放包容的环境都对他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徐振然非常喜欢《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他希望学弟学妹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常怀敬畏之心,并淬炼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取得成功时保持谦卑的心态,在遭遇挫折时学会总结,并有重新出发的勇气。此外,他认为同学们应该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可以持续不断为之付出努力的事情,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将事情尽力做到极致。如果说困难是一座高山,那么坚持一定是帮助登山的强有力的工具,坚持的力量一定可以让成功之花遍地盛开。
初审:李翠
复审:李巍
终审:赵雪霞